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场上,长津湖之战让美军精锐陆战一师尝到了史上最远距离的败退滋味。他们不仅没能实现打到鸭绿江边的计划,还丢掉了三八线以北的所有地盘,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角度,美军都遭遇了重大失败。但有意思的是,战后美军复盘这场战役时,反而对干预朝鲜内战的信心更足了,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
简单来说,陆战一师之所以这么想,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长津湖之战中根本就没输。在他们看来,不管是战略布局还是实际作战,这场战役他们都打赢了。
他们不仅这么想,还坚信自己在确保西线战场不乱、保住第八集团军这件事上立了大功。
美军从战略角度评估了自己的成功。他们认为,如果陆战一师没能挡住志愿军的猛攻,导致全军覆没,那么志愿军第9兵团就能腾出手来,在一周内把部队调到西线参战。这样一来,战局可能会有很大不同。
假如9兵团没有参战,西线的美军已经差点被彻底击溃。要是9兵团加入战斗,情况只会更糟,美军第二师很可能被全部消灭。
因此,陆战一师觉得,在长津湖那场硬仗里,他们不仅成功保住了自己,还帮西线的美军躲过一劫。要不是他们,整个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可能在第二次战役中就得全军覆没。这可是战略上的一次重大胜利。
另一个重要成果是陆战一师成功掩护了东线美军和盟军的安全撤离。由于9兵团的主力被陆战一师牵制,美军第十军下辖的步兵七师、步兵三师以及韩国首都师、第三师等部队得以顺利从兴南港登船撤退。
假如9兵团最初没有选择陆战一师作为主要目标,而是集中力量对付美三师、美七师和伪首都师,那么这几支部队很可能早就被彻底消灭了。
【史密斯师长站在兴南的陆战一师阵亡士兵墓地】
因此,尽管陆战一师自己也在撤退,但他们觉得自己的行动实际上帮助了其他部队安全撤离,并把这看作是战略上的另一个重要成就。
从战略角度看,美军的第三个胜利在于他们判断长津湖一战重创了第9兵团,导致这支部队休整了三个多月,直到第四次战役打响才重新投入战斗。
从战术角度来看,陆战一师觉得,能在敌军重围中杀出条生路,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就。至于最初制定的作战计划,早就被忘得一干二净了。
陆战一师的报告让美军高层有了新的认识。他们觉得,尽管第二次战役里美军在东、西两线都吃了大亏,但志愿军也不是无敌的。志愿军的装备很差,就算他们用大量兵力把美军团团围住,也拿美军没办法。
美国认为,他们的军队有必要继续驻扎在朝鲜,以阻挡志愿军可能对朝鲜发起的“进攻”。也就是说,陆战一师的报告给了美军新的勇气,让他们觉得有能力和志愿军继续对抗。
在长津湖大战结束后,9兵团确实休养了三个多月,而陆战一师的情况更糟,士气彻底崩溃。这支曾经的美军精锐部队,如今沦落为三流队伍,被派去后方对付游击队,直到第五次战役快结束时,才重新回到前线参与战斗。
在长津湖战斗结束到金城战役打响前的两年多里,美军陆战一师与志愿军六个不同部队展开了较量,包括实力偏弱的66军。然而,无论对手是谁,陆战一师都未能取得胜利,每次交锋都以失败告终。
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,志愿军攻占的所有阵地,都是从前线陆战一师手中拿下的。陆战一师每次打仗都输,哪还有半点两年前精锐部队的风采?就这种表现,居然还敢声称在长津湖取得了彻底胜利?恐怕他们现在肠子都悔青了。